首页 热点资讯正文

手机连接卫星教程详细操作,怎么连接北斗导航

hezhisheng026 热点资讯 2022-10-15 08:30:02 179 0

自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全球组网成功后,关于北斗导航的话题,几乎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最为大家所关注的问题就是:我的手机到底怎么连接北斗导航呢?

手机怎么连接北斗导航?正确打开方式是这样的,收费的都是假的

 

问出这个问题的,基本没有技术控,都是普通的大众用户,对于导航技术这块毫无了解,事实上,北斗导航根本不需要任何操作,只要我们的手机芯片支持北斗,我们已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上了北斗导航,只是它默默干活不吱声,所以大家不知道而已。

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什么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这三个部分组合而成,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的、全天时的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以及授时服务,相比较美国的GPS而言,北斗导航系统还具有短报文通信能力,定位精度为分米、厘米级别,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二、什么手机支持北斗导航

由于定位芯片是植入了手机cpu芯片的,所以只要你的手机芯片支持北斗导航,那么你的手机就可以使用北斗导航系统来为你服务。

那什么手机芯片支持北斗导航呢?简单的说,除了苹果芯片,目前大部分手机芯片都支持北斗导航系统,或者说大部分手机支持包括北斗导航在内的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三、怎样使用北斗导航

首先必须明白一个概念,北斗导航系统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提供定位数据的,它不是软件,也不是APP,所以是不需要安装的。

刚才说了,只要手机芯片支持北斗导航,当我们打开手机定位服务的时候,手机就会自动搜索卫星导航系统,但是因为一个手机芯片支持多个卫星导航系统,所以具体使用哪个则取决于哪个卫星导航系统信号最强。

 

也就是说当手机芯片支持多个卫星导航系统的时候,平时使用是混用的,谁的信号好就自动切换到谁,而是实时变换。

嗯,是不是还不明白,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的是数据,非常复杂的数据,我们是看不懂的,比如像下图这样的,就是卫星提供的定位数据,这个还是最简单的数据模式:

 

我们普通人怎样才能看懂导航系统提供的数据呢?这个时候出现了地图软件,这些地图软件所属公司,他们通过技术水平对导航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并输出图形化的界面,使得我们可以看懂并能够正常使用,如图:

 

所以你不需要下载任何软件或者APP,依然使用之前的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地图软件,就可以正常使用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的定位服务。

这里提醒大家,千万不要使用蹭热点的地图软件,这些私人开发的地图软件,打着北斗的旗号收取20元服务费,还给北斗抹黑,坚决抵制。

 

四、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手机究竟是不是在使用北斗导航

嗯,看到这里,可能你还是似懂非懂,既然手里的手机支持北斗导航,为什么显示的还是GPS呢?

因为GPS这个缩写的单词,本意指的就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只是因为美国是全球第一个研发并成功组网的国家,所以几十年了,大家都习惯的把美国的卫星导航系统称之为GPS,也就是叫习惯了。

所以你手机上面还显示的是GPS,并不代表使用的卫星导航系统就一定是美国的GPS,可能是北斗,也可能是欧盟的伽利略导航系统,还可能是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导航系统呢。

 

好吧,你又要问了,那我到底怎么看我手机用的是不是北斗导航,还是其它什么导航?

好吧,小迷虫只能放出大招了,直接从手机的设置里的确很难看明白,我们必须借助第三方软件,比如北斗助手、AndroiTS GPS Test Pro、Cellular-Z等软件,小迷虫喜欢Cellular-Z的界面,就用这款软件来演示吧。

1、打开手机的定位系统,每款手机的位置都不同,大家自行查找:

 

2、在手机应用商店里搜索Cellular-Z并安装,打开软件,界面如图:

 

从软件界面可以看到,美国的GPS定位系统有15颗卫星,北斗导航的卫星最多,有21颗,还有欧盟的伽利略导航系统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导航系统。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个卫星的数量是手机芯片所能搜索到的范围,直观一点的说,你头顶上有几颗卫星。

3、每一颗卫星的具体参数也提供了:

 

光看参数能看懂吗?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还需要地图软件,它们的作用就是把我们看不懂的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的数据,转换成我们能看懂的图形化界面。

4、软件显示小迷虫的手机支持5个导航系统,所以当小迷虫打开高德地图等地图软件的时候,就会根据卫星导航系统的信号强弱,在这5个导航系统之间实时的切换,显然,北斗导航的卫星数量是最多的,信号是最强大的。

 

好了,看到这里,知道自己的手机怎么连接北斗导航了吧,快去试试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16i.cc/post/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