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正文

国家为什么不宣传越战(中越战争死了多少人)

hezhisheng026 热点资讯 2022-12-02 10:55:01 270 0

在好莱坞电影之中,有两位硬汉男星代表着20世纪美国大兵的形象,第一位是“州长”施瓦辛格,第二位就是“兰博”史泰龙。

史泰龙在上世纪出演了《第一滴血》系列,他扮演的越战老兵“兰博”形象深入人心。

这位体型彪悍,眼神刚毅的冷酷男人浑身散发荷尔蒙,他是美军数一数二的超级战士,越南战争的英雄。但是在战争结束后,退役的兰博却被社会排斥,因找不到工作而成为流浪汉,最后被警察虐待,险些丢掉性命。

越南战争有多恐怖?美军伤亡近6万,战后8万多名幸存者选择自杀

兰博的人生遭遇并不是虚构的,他的窘境,是广大退役越战老军真实的写照。

越南战役是美国300年历史上最特殊的战争,按照美国人自己的说法:“越战是美国的伤疤,也是美国民众第一次对美国发起战争的正义性产生怀疑。

美国人质疑越战的原因有两个,首先得益于电视和广播的发展,越战几乎是全程对美国人现场直播,美国民众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反战思潮在六七十年代大流形。第二,美军在越南做出了很多“反人类”的行径,这些行为被记者曝光后,民众开始声讨美军士兵,认为他们是屠杀平民的刽子手。

在这种前提下,无数“兰博”回国后遭受歧视,大批老兵患上心理疾病,进而自杀。美军在越南共阵亡6万人,但是战后自杀的越战老兵高达8万,是美军中自杀率最高的群体。

越战有多特殊,为何成为美国的伤疤?美军在越南犯下什么样的罪行,导致全社会如此歧视越战老兵?战场噩梦和社会歧视,哪个才是“兰博”们自杀的原因?

越南战争有多恐怖?美军伤亡近6万,战后8万多名幸存者选择自杀

一、冷战初的美国,一个宣扬仇恨的社会

越南战争是冷战时期规模最大的“热战”,其爆发的根源仍然是美苏之间的意识形态对抗。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相似,都是同一个国家在意识形态不同的政府之间发生的对抗,进而上升到超级大国下场亲自动手。

越南战争爆发在60年代中期,当时全世界的颜色革命风起云涌,美洲,非洲,亚洲的国家一个接一个“赤化”,美国在这一阶段的冷战中基本处在下风。当时的美国政府非常敏感,在全世界宣传反共,可以说“畏共如虎”。

在国内的媒体上,美国政府宣扬仇恨,丑化共产运动,甚至丑化亚非拉民族。加上当时的美国“种族主义”横行,白人对有色人种社会性歧视,导致美国人对这些爆发革命的第三世界国家充满厌恶,美军训练射击的标靶都以黄种人作为目标。

就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越南战争爆发了。

1955-1960年,北越扶持的游击队占领了南越的广大农村,南越政府岌岌可危。1961年春,美国政府派特种部队前往越南,帮助南越打击北越游击队,并派遣空军轰炸北越,进行“特种战争”。

美国的“特种战争”打了三年,南越政府却越打越弱,最后在肯尼迪执政时期,肯尼迪决定扩大越南战争,派遣海军支援南越。肯尼迪遇刺后,1964年约翰逊总统坚持了肯尼迪的政策,批准对北越国土进行大轰炸,同时让海军陆战队登陆,美国至此开始直接跟北越开战。

二、美国大兵的噩梦:偷袭和虐俘

论军事力量,美国和苏联一个档次,甩开其它国家几条街。但是在北越军队四两拨千斤,他们用“游击战”的打法让美国无法速战速决,反而深陷战争泥潭。

1965年后,美国海军封锁北越港口,空军空袭北越军事据点,十几万陆军则以军事基地为核心,慢慢清剿南越的乡村游击队,并向北推进。

在地处亚热带的越南作战,美军重温了一次太平洋战争的残酷记忆。幽深的雨林是陆军的噩梦,越南军队发挥主场优势,以乡村为据点,以山峦为要塞,每个山丘下面的隧道纵横交错。

美国客场作战,每到一地都要修工事,守阵地,是不是还要去村子里进行治安战。而越军白天躲藏在地道里打冷枪,晚上才大规模偷袭,美军防不胜防。

在越军的偷袭战术下,前线的美军24小时战备,基本是“三年不卸甲弩”。人长期处在高强度的战斗状态,神经紧绷,不仅伤害人的身体,还摧垮人的精神。在开战三年后的1968年,越南美军的心理问题比例快速上涨,美国参谋部不得不把大量心理医生和教会牧师送往越南,为士兵们做必要的心理辅导和精神安慰。

一向擅长偷袭的越南军队,在战争中俘虏了为数众多的美军,这些侵略者落到了越军手上,大部分被丢到了战俘营的水牢里。战俘营缺衣少食,疾病流行,少数特种部队例如“兰博”那样的战士,还会遭受严刑拷问,其残忍程度堪比二战日军,很多特种兵被活活虐死。

当美军解放战俘营后,士兵们在战俘营遭受的苦难被原生态地展现在眼前,被俘过的士兵往往精神崩溃,没有被俘的士兵也会患上心理疾病。受刺激美军会出现畏战情绪,暴力倾向,甚至语言、肢体障碍。

就算美军加强了对士兵进行心理疏导,越南美军的自杀和其他暴力行为依然只增不减。1970年,在南越首都西贡发生了美军士兵用机枪扫射平民事件,引起越南人民的抗议游行。为了稳固前线的士气,美国提高了一线战士的轮换频率,让他们去中国台湾,日本,夏威夷等地免费度假,排解压力。

三、面对游击战,美军开始无差别攻击

美军士兵在越南地狱里挣扎了8年,他们拖着疲惫的身体,转战在闷热潮湿的越南和柬埔寨。看着战友的尸体以及被俘士兵的惨状,在种族歧视氛围下长大的美军,对越南人的仇恨也愈演愈烈。

北越对南越的战争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是以农村为据点的。游击队员活跃在敌后打游击,农村是粮食的来源,是北越游击队必须争取的对象。虽然美军和南越政府想尽办法争取广大农村,但是北越游击队仍然活跃在山林里,农民还是在补给游击队。

长期的拉拢失败让美越政府恼羞成怒,军方认定农民是越共的铁杆拥趸。

在长期治安战的压力下,美军在战争后期开始对南越农村进行“无差别打击”,即在轰炸前不进行目标辨认,将地面目标不分好坏全部铲平;在美国特种部队执行任务时,为了保密起见,也会将见到他们的越南平民枪决。

军方率先犯罪,也对士兵的暴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于是美军彻底放飞自我。

美国大兵在进行农村治安战时,士兵经常对越南平民开枪取乐,电影《全金属外壳》中的台词:“逃跑的是越共!站着不动的,是训练有素的越共!”完美还原了当时美军士兵的疯狂。在一些有良知的记者帮助下,美军在越南的残忍行径传回国内,引起了美国各地的反战游行,美国大兵的形象也彻底跌入谷底。

1968年3月,美军在越南美莱村制造大屠杀,越战被盖上了“种族屠杀”的印章。

因为在美莱村发现越共游击队的地道,美军包围了这个小村子,并将500名村民不分男女老幼全部枪决。美军最后连村里的牲畜都没放过,在杀光所有活物后,他们将这个村子付之一炬。客观地来说,这种暴行是标准的反人类罪,已经跟二战的纳粹和日本帝国主义相差无几。

越南美军的暴行在越南当地已经不是新闻,但是美军参谋部迅速封锁了“美莱村”的消息,声称这是一次“破袭”,消灭越共100多人。

没想到在一些正义记者的坚持下,美国《纽约客》报纸在一年后将“美莱村屠杀”真相曝光,该新闻震惊了全世界。美国迅速做出反应,美莱村屠杀的指挥官被军事法庭判处终身监禁,同时美国民众的反战情绪到达高潮。

在美莱村和其他屠杀暴行被曝光后,美国民众给越战士兵起了个外号——baby killer,这一称号给越战士兵带来巨大心理负担 。一些士兵收到了家人的来信,信中质问他们是不是在越南屠杀妇女儿童,甚至有的人直接收到离婚通知。

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回忆说:“当美莱村的照片刊登在报纸上之后,我知道美国已经无法在越南取得任何胜利了。”随着越来越多的越战丑闻被爆出,美军和其仆从军的暴行引起全世界的愤慨,西方社会普遍性反对越战,美国最终在强大的压力下决定和谈。

四、我们曾是战士,也曾年轻

战场的噩梦,心理的负罪,社会的歧视,这三颗子弹打在了越南老兵的身上。

1975年越战结束,美国在整个战争中出动士兵65万,其中58000多人阵亡,2000多人失踪,30多万人受伤,其惨烈程度远超朝鲜战争。

从地狱逃离的士兵回国之后,他们发现迎接自己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汽水罐,油漆,以及各种谩骂诅咒。

各种民间团体早早组织活动,在归国士兵的必经之路上抗议游行,因为害怕被邻居迁怒,士兵的家人也不会在车站迎接,各种标语贴满军用大巴,民众沿路举旗抗议。

美国中小学校禁止越战老兵进入,各种工作都筛掉了越南归来的战士,这些在战场上沐浴枪林弹雨的士兵,没想到自己在美国已经“社死”。

当时的美国对军人的厌恶接近病态,对于一个一直重视军人荣誉,有拥军传统的国家,美国社会对越战老兵的残忍是前所未有的。心理疾病,身体残疾,经济窘迫,这些因素一起作用,导致越战老兵的生活越来越糟,他们大量酗酒,挥霍复员经费,最后因为找不到工作而流浪街头。

失去经济来源和社会认可,退役士兵们开始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这种心理释放出了脑海里大量痛苦回忆。很多人开始被新闻和其他言论淹没,就算是没有犯下战争罪的士兵也开始怀疑自己,进而患上抑郁症。

在最后,穷困,孤独,窘迫中的老兵只有一条路——自杀。

越战老兵的自杀率是普通美军士兵的1.5倍,是美国平民的3倍,在战争结束后的几十年里,60万越战老兵有近8万人自杀,以至于美国在90年代专门成立了心理调查组织,研究“越战后遗症”。

对越战老兵的敌视一直延续到了80年代末,当美国新一代年轻人成长了起来,社会上的战争氛围也淡去了。随着90年代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的美国变得更加包容,美国社会开始从根源上彻底反思越战,寻找时代的问题,而不是敌视军人。

在90年代后,步入晚年的越战老兵和美国社会达成和解,各种军人联谊会公开打出“Fucking Vietnam”的招牌,也不会招致非议。在今天,越战已经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越战老兵和其他战场的士兵一样被视为国家英雄,“兰博”们若是泉下有知,也得以安息了。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浅析美国越战题材影片的反战意识呈现》,肖锐

2、《从美国士兵频繁自杀看战争中的极端心理及其防治》,赵旭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16i.cc/post/5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