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宴上汤响螺(上汤响螺)
上汤响螺(国宴上汤响螺)
角螺,又名响螺、金丝螺。贝壳近菱形,壳质较坚硬。角螺的俗称为响螺,因为它的螺壳大,切掉尾部就能做成号角。角螺个大味美、营养丰富,是高级海产品。
形态特征 〉〉
角螺贝壳一般高163~180毫米,宽90~107毫米,螺层约9层,螺旋部短锥形,其高度不及壳高的三分之一。体螺层中部膨大,前端狭长。自螺旋部第三层开始至体螺层止,每层的肩部有一列随着螺层旋转的结节突起和细密的肋纹,愈向前方则愈大,至体螺层形成三角棘突。壳表被黄褐色壳皮,上有黄褐色或淡棕色茸毛,细密,成纵行排列,死后茸毛易脱落。壳口长大,后部较宽,前沟很长。内面肉色,有光泽。钊唇较厚,于肩角部外扩成棘,边缘完整;内唇薄,贴附于体螺层上,无脐。厣有质,较厚,梨形,前端尖,棕色,核位于前端外侧,生长线粗糙呈皱褶状。
生活习性 〉〉
角螺有发达的唾液腺,能分泌蛋白分解酶,它栖息于潮下带较深泥沙质海底,海底拖网常采到。其为肉食性或腐食性,主要食物为双壳类,喜食底栖性贝类或死亡的鱼类。角螺雌雄异体,行交尾受精,交尾后不久即可产卵。在夏季,会在海底产下大型卵块,且索饵或产卵时可作短距离移动。平时较分散,产卵时特别集中。3龄可达性成熟,生殖期为5月至6月。
角螺的寿命不长,一般可以活到3年。天气冷则生长缓慢,水温热则生长快速,衰老也快速些。第一年是生长得最快的,之后则缓慢下来。老了以后,螺壳的颜色会发暗,根据水质的情况,壳上有可能长青苔,也有可能结白垢。
角螺的行动是随着温度的上升,而逐渐活跃的。冬天,角螺经常一动不动,而季节合适的时候,不仅能够贴着海底觅食,还能够让壳里充气,在水中浮动,经常仰面朝天地在水面游动觅食。不过无论何时,螺类的运动速度是快不起来的。角螺的感觉器官不太发达,主要依靠一对触须。而且没有闭壳盖,自我保护能力比较差。不过,角螺的再生能力很强,受损的触须过段时间便能重新长好。
经济效益 〉〉
管角螺是角螺中的一个知名品种。它属螺中珍品,在东南亚国家有很好的市场。2011年以来,由于管角螺资源量日趋减少,市场售价昂贵,供不应求。部分地区有人进行了人工养殖试验和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但还处在开始阶段。在上海水产大学、浙江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的专家指导下,宁波市象山县有养殖户已成功攻克管角螺育苗、养殖技术难关,现已正式进入批量放养阶段。
经典吃法 〉〉
角螺在秋冬季节最为肥美。要论角螺的各种吃法,上汤响螺堪称一绝。上汤响螺是2014年APEC会议欢迎晚宴上的一道名菜,主要原料有大响螺片200克、上汤500克等,成菜鲜嫩爽脆,味道十分鲜美。
上汤响螺做法:
煮开高汤,下适量盐调味,落响螺片灼,约一分钟即可装盘食用。响螺片一定要在砂锅里灼,这样才能保持响螺片的原汁原味。
另外,做这道菜时,有些潮州师傅会在响螺片碟子里配上少许萝卜丝。当然,这种萝卜丝也是用上汤灼成,既能够起到装饰作用,搭配响螺片食用,还能达到去腥的目的。
种群分布 〉〉
角螺属于腹足纲蛾螺科软体动物,为我国特有种,产于黄海、渤海和东海,主要分布于广东、福建、浙江、辽宁、山东等省份沿海。角螺生活于低潮线附近至10~50米深的泥沙质海底,以及近海10~70米深的泥沙质海底。
- 上一篇: 深圳橙天嘉禾影城(嘉禾深圳影城)
- 下一篇: 释槐鸟与蓝桉树的故事(释槐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