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技术综合正文

林觉民百年绝笔(林觉民简介)

hezhisheng026 技术综合 2022-11-24 07:45:01 212 0

林觉民简介(林觉民百年绝笔)

1921年12月《<黄花岗烈士事略>序》中写:“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百年前的辛亥黄花岗烈士们,奋神明华胄大孝,不平而必使之平,虽然包含了各个不同的阶层,但都为了光复宗国,天下为公,而时时可死、步步换生,在驱鞑虏、倾帝制的黎明前黑暗,同心同德发出了最耀眼的光华,可谓华夏民族历代精神、大道之行一切元素的缩影。它超越了一时成败,铸就了成功的大势界碑,从此永恒。

林觉民(1887年-1911年),福建闽侯人。早年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从事反清革命活动。1911年4月27日(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参加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与革命党人一同进攻总督衙门,不幸受伤被捕,其遗体血肉模糊,陈尸于街头示众。之后,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着生命危险把散落的七十二位烈士遗骸收殓安葬于红花岗,后将此地改名为“黄花岗”,黄花即菊花,象征节烈,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次起义极大地振奋了广大群众的斗志,成为辛亥革命的前奏。像林觉民这样的革命党人,他们把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幸福放置在个人的家庭幸福之上。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谱写出一曲悲壮的史诗。林觉民从容就义后,其怀孕数月的妻子收到他生前所写的《与妻书》,霎时泪如泉滴,痛切心骨,随之晕厥倒地,只见散落于地的书信开头写着: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1.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1887年,林觉民出生于福州三坊七巷。其父亲叫林孝颖,是当地有名的学者,以诗赋著称于时。他十分重视儿子的教育,亲自为他讲授国文,对他寄予厚望。小觉民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1891年,以优异的成绩从侯官高等小学毕业,并考入全闽大学堂。期间,他接触了西方“民主”、“平等”、“自由”的先进思想,常常与同学一起讨论时局,并且认为“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其校长在他父亲面前大加赞赏:“是儿不凡,曷少假宽,以养其刚大浩然之气。”觉民的思想越来越成熟,他非常关心天下大事,不仅加入一些学生爱国组织,还与友人一同创办进步书刊,甚至发表演说。他在闽县城七星庙作《挽救垂亡之中国》的演讲时,捶胸顿足,声泪俱下。当时大学堂的一个学监听完肃然而叹:“亡大清者,必此辈也!”可他的行为令其父深感担忧,一方面希望儿子成才,另一方面又不希望他走革命的道路,怕日后有危险傍身。为了让儿子的心安定下来,林孝颖作了一个决定——让林觉民娶亲。

林觉民百年绝笔:当你看到这封信时,我便失约了

陈意映1905年,18岁的林觉民听从父亲的安排迎娶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陈意映。意映幼年受庭训,耽诗书好吟咏,尝著《红楼梦》人物诗一卷。觉民后来在日本留学时,在一篇回忆两人缱绻感情生活的文章《原爱》里,深情地写道:“吾妻性癖好尚,与君绝同,天真浪漫真女子也。”他们虽初次相遇,却仿佛相识相知已久,缘分注定他们要走在一起。

2.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

觉民在《与妻书》中回忆了与意映新婚之时的甜蜜,信中提到的“双栖之所”指的是福州闹市区杨桥巷十七号的一座精致的二层小楼,后来这座小楼也称“双栖楼”。 林觉民百年绝笔:当你看到这封信时,我便失约了 夫妻俩感情融洽,觉民挑灯夜读,意映便在一旁陪着,不时交流。初冬的时候,稀疏的梅枝漏出月亮的影子,清冷的月光洒下大地,觉民与意映并肩伫立窗前,双手牵得紧紧,低头共耳语。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我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

一天晚上,觉民望着眼前心爱的妻子,把心中所想说了出来:“如果可能,我希望你比我先死。”面对丈夫突如其来的这句话,意映显得不解又有些生气。觉民连忙抱住她,解释说:“如果我先死,以你瘦弱的身子肯定承受不住这份悲痛,我不舍得把痛苦留给你独自承担。所以我希望你先我而去,让我来承担失去即可。”意映看着觉民俊朗的面孔,心中百感交集,不知该作何回答,她从没想过会与丈夫分开。
虽然身处温柔乡,但林觉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志向。新婚不久后,他又投入到革命事业中去了……其实他又何尝不想与妻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呢?可是生在当时战火喧嚣的中国,所有人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他不愿到时候看着妻子在自己面前死去!就算有幸活了下来,也可能面临着夫妻分散不能相见的痛苦。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16i.cc/post/3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