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李培根(李培根 记忆)
李培根 记忆(如何评价李培根)
“你,暴风雨中的海燕,迎接着黎明前的黑暗。飞翔吧!战斗吧!永远朝着东方,永远朝着党!”这是小说《红岩》一书中,江姐的难友们赞颂江姐的话。江姐就是江竹筠,小说《红岩》主人公江雪琴的人物原型。她服从党的领导、严守党的机密、视死如归,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名单。
江竹筠1920年8月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的一个普通农家,家境贫寒,五六岁就跟着母亲下地干活。十岁时,上了半年小学的她为减轻家庭负担,辍学进了袜厂当童工。十岁的小孩还没有机器高,她做工时只好站在高脚凳上操作,异常艰辛。好在这样的日子不算长,十二岁时,在舅舅的帮助下,她进了孤儿院里的小学免费读书。在这里,她遇到了对她一生产生深远影响的丁尧夫老师。丁老师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他向小竹筠传播革命思想,激发她的爱国热情。从此,改造旧社会、追求真理的种子在江竹筠的心中种下了。
1936年秋,江竹筠考入重庆南岸中学。这年,日本侵略军向华北步步逼近,重庆也掀起了抗日救亡热潮,江竹筠与同学们一起参加了许多抗日宣传活动。在宣传抗日的历练中,她的政治觉悟进一步提高了,革命意志也更坚定了。
1939年春,江竹筠考入中国公学附中读高中。同年夏,经共产党员、同学戴克宇介绍,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学校支部书记李培根是她入党的批准人和宣誓见证人。多年后,李培根还能够清晰地回忆起江竹筠入党宣誓的情景:那是1939年的一个夏日,学校附近幽静的竹林里,江竹筠庄重地举起右手宣誓!
入党后,她十分向往到革命圣地延安工作,但党决定将她留在重庆做通讯联络工作,江竹筠坚决服从了组织安排。她的新工作需要一个不引人注目的身份作掩护,党组织指示她学习会计。1940年秋,她考入重庆中华职业学校一年制的会计训练班学习,并担任该校地下党负责人。1941年7月,江竹筠从中华职校毕业,被安排到宋庆龄、邓颖超领导的重庆妇女慰劳总会当会计。她的真实身份是地下党,负责单线联系重庆沙坪坝高校的党员以及新市区的女党员。
1942年夏,在与另一名地下党员接头时,江竹筠连续两次发现被人监视。幸亏她与战友发现及时,相互配合才成功摆脱了跟踪。这次意外引起了上级党组织的警惕,上级着手安排她紧急避险。钢迁会綦江铁矿地处重庆市綦江区赶水镇,位置偏僻,早在1941年就成立了由綦江县委领导的党支部,是抗日战争期间綦江地下党组织重要活动地,成为江竹筠避险首选。经綦江铁矿无线电台台长程楷、报务员雷振宇和会计课成本组组长来家欣出面介绍并作保,她以“江竹君”的名字申请入职。1942年9月,綦江铁矿以“綦(31)字第346号文”呈报钢迁会江竹君的入职申请。钢迁会以“秘人(31)字7359号文”准呈,委任她为綦江铁矿总务课庶务组司事。为了隐瞒身份,在1942年10月填写的“钢铁厂迁建委员会职员履历表”中,她特意报大了4岁,并将籍贯改成了“四川富顺”。
江竹筠在綦江铁矿从事会计工作,给领导和同事留下深刻印象。綦江铁矿总务课课长评价她“在课工作亦甚努力”。庶务组组长程宏回忆说:“她当时很年轻,看上去比较小,有点瘦……工作起来是很认真的。”由于江竹筠到此后曾闲居近一个月,“用费颇巨,负债待偿”,綦江铁矿的矿长黄典华在综合考察了她的工作表现后,除了自1942年10月1日起对她按职员待遇发薪津、奖金等款项外,还对她此前闲居的这段时间以雇员待遇给予补助。
在綦江铁矿期间,江竹筠以公开身份为掩护,广泛接触矿山工人,关心他们的疾苦,启发教育他们提高政治觉悟,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被工友们尊称为“江先生”。但为了隐蔽的需要,她未与綦江地方党组织发生联系。
1943年春,江竹筠再次受到特务监视,迫不得已,她以胃病复发需要长期静养为由,于2月16日向钢迁会提交了长假申请书,离开了铁矿。綦江铁矿会计课事务员朱树明、王蕙仙为她出具离职保证书,“担保江竹君在脱离綦江铁矿总务课庶务组司事职务后,绝对保守任内所知之一切军事上之秘密”。
1948年6月14日,因叛徒冉益智、涂孝文出卖,江竹筠在重庆万县被捕,随后被关进重庆渣滓洞集中营。在狱中,她受尽了敌人的百般折磨,带重镣,坐老虎凳,吊鸭儿浮水,直至十指都被钉进了竹签。即便如此,她坚如磐石,不曾吐露党的半点机密,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革命意志是任何艰难险阻所摧毁不了的。1949年11月14日,末日来临的国民党反动派对渣滓洞集中营的革命难友下了毒手。在前往刑场的路上,江竹筠带领难友们高喊,“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准备行刑的刽子手被吓慌了,连忙射出了罪恶的子弹。年仅29岁的江竹筠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