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派三叔三星堆预言(三星堆遗址震惊考古界)
01
近期热度居高不下的重磅话题,非三星堆莫属。
两天前,曾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三星堆遗址又新发现6座祭祀坑以及多达500余件的“重要文物”。
消息一出,轰动海内外。
微博前十的热搜,“三星堆新发现”就占了4个。
如此喜讯,媒体纷纷跟进。
新华社直播了三星堆遗址的考古现场,央视也推出了特别节目,邀请了相关的专业人士进行连线访谈。
可没想到,大伙还没高兴上几个小时,网上竟然又轰轰烈烈地吵了起来。
起因是央视为三星堆新发现打造的节目中,除了邀请相关人士进行连线访谈外,盗墓题材小说作家南派三叔也出现了。
南派三叔是网络小说《盗墓笔记》的作者,这部上千万销量的系列网络小说令南派三叔一举成名,成为中国的网络百强大神作家。
这让一众考古界人士及考古爱好者出离愤怒。
首先,南派三叔与三星堆唯一的关联,大概他曾以三星堆文物中的青铜神树为原型,在《盗墓笔记》系列小说中创作出“秦岭神树”这一形象,不能说毫无联系,至少也是风马牛不相及。
另外,邀请南派三叔此举之所以惹得考古界大动肝火,关键原因在于,考古界认为,将“盗墓”与“考古”联系在一起,特别是三星堆遗址重大发现考古的现场,是对考古工作和研究的亵渎。
要理解这种愤怒,恐怕得从“考古”与“盗墓”两个概念之间微妙暧昧的纠缠说起。
02
2006年,作家天下霸唱在天涯社区连载盗墓小说《鬼吹灯》。
集惊悚、悬疑、探险等吸睛元素的盗墓题材文艺作品很快风靡网络,隐晦神秘且不入流的盗墓概念渐渐为人熟知。
而《鬼吹灯》、《盗墓笔记》等优质网络小说因其出众题材、情节、人物设置而拥有了庞大且忠实的受众群。
但此时大众对“盗墓”的认知还没离谱到将其与考古捆绑在一起。
真正让“盗墓文化”搭上“考古快车”大行其道的,应该是2015年剧版《盗墓笔记》的热播。
此剧双男主,分别由当时内娱顶级流量小生李易峰、杨洋饰演。
流量IP+流量明星,《盗墓笔记》系列作品粉丝群体进一步扩大,文化入侵现象加强。
由于是较为敏感的盗墓题材,剧版创作者为了过审,对人物形象、故事价值观做了正面处理。
其时李易峰饰演的吴邪最为经典的台词就是:
我要把文物上交给国家。
这句违背常识、强行伟光正的台词被视为作品“最大的败笔”,引发全民吐槽。
虽然考古跟盗墓一样,都干着掘坟取物的事,但考古与盗墓有本质上的区别:
考古为公,盗墓为私。
如今被误读为“现代盗墓”的考古,非但不能与“盗墓”相提并论,更是与其势不两立。
盗墓者为己逐利,没少干破坏文物的脏活。
而一句“把文物上交国家”彻底模糊了考古与盗墓的区别。
盗墓贼抢了考古家的活,考古学家心里苦:那我干什么?让别人怎么看?
《盗墓笔记》系列中还有一部国民级改编剧《老九门》。
“老九门”是南派三叔自编的称谓,指的是老长沙的九个盗墓世家。
“盗墓世家”四字曾叫著名文物收藏家马未都笑掉大牙——“世家”指的是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人家,而盗墓自古就是下九流行当,“盗墓”能跟“世家”连在一起,不得不称之为“当代文化奇观”。
编剧汪海林则说:盗墓行为判刑10年以上,严重甚至可判无期、死刑,而盗墓作品却大量地占据文艺创作的中心位置,我觉得真丢人。
文艺创作者对盗墓概念的美化,使得盗墓题材作品被大众接受,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却让考古科学承受被污名化的后果。
文化一旦强势就具备侵略性,盗墓文化的盛行不仅让大众离真正的科学更远,更使得严肃正当的考古学被严重误读,歪解成“现代盗墓“。
这种颠倒是非黑白的影响,或许远比我们想象中严重得多。
03
盗墓迷们往往带着多重滤镜看待盗墓,认为盗墓集天文、地理、历史、考古、宗教、神话、枪械知识于一体,包罗万象。
事实上,真正的考古并不会遇到盗墓小说中出现的种种机关,这种猎奇情节不过只是为了吸引读者。
盗墓更加不是什么民国特供、消失已久的行当。
相反,我国目前的盗墓行当已经日趋产业化,十分猖獗。
盗墓者受利益驱动,往往组成上百人的团伙作案。为了追求便捷不择手段,对文化遗产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
有的村子甚至全民盗墓,廉价出售。
盗墓现象屡禁不止,既有“民间收藏热”兴起的原因,也是文物宣传不到位的结果。
考古必须被推广,上世纪就曾有日本学者就曾提出“九十九人考古理论”,即100个人里要有99的人知道考古是什么。
近年来我国考古界也做了许多科普和努力,拉近了考古研究与公众之间的距离。
而在三星堆遗址重大发现的访谈中,将盗墓拉进话题里,即使是出于传播的目的,也免不了会造成大众的误读。
将“考古”颠倒成“现代盗墓”都不为过,如今《盗墓笔记》的粉丝甚至认为,南派三叔预言了三星堆文物“青铜神树”的存在,言论之反智令人哭笑不得。
也难怪考古界集体声讨,多年努力付诸东流,“盗墓”污名更是越缠越紧,难以摆脱。
04
考古界也着实委屈。
作为一个贡献巨大、意义深远的学科,考古研究在现实中冷门生僻,几近被边缘化。
去年,“北大高考状元选考古专业”一事就曾引发热议。
湖南耒阳留守女孩钟芳蓉在2020年的高考中考出文科676分的好成绩,校长带着50多位老师连夜进村报喜,但她的选择却让众多网友感到不解,并受到群嘲。
钟芳蓉喜欢历史,所以选择了北大考古专业。
北大发文欢迎钟芳蓉,祝愿她在北大考古找到毕生所爱。
但钟芳蓉依然被无数网友怒“没有钱途”、“令人失望”、“辜负爸妈”……
此事在微博关注量过亿,上升至公共事件。
考古人一边祝福钟芳蓉,一边对舆论感到心寒。
考古研究工作艰苦、收入微薄,非热爱无以坚持。
但考古人之所以甘坐冷板凳,除了热爱以外,更是因为考古的价值不可限量。
很长一段时间里,国际上怀疑夏王朝并不存在,中华文明的历史只有三千多年。
而正是对良渚遗址的考古研究,才证实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源头,有力反驳了来自国际的质疑。
拯救国家无价文物不说,考古最大的贡献在于,厘清遗址文物背后的历史文明脉络,塑造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大国文化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