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是什么歌(儿童歌曲雨花石原唱)
革命烈士的集中殉难地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悍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革命形势急转直下,大量革命人士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人数从大革命高潮时的近6万人锐减到1万多人。 距离南京国民党宪兵司令部非常近的雨花台,在清末民初就是南京当地的乱葬岗。它因林木茂盛、杂草丛生,被国民党反动派选择为执行死刑的刑场和掩埋尸体的坟地。那么,在雨花台牺牲的英烈都有哪些?
在雨花台牺牲的英烈,实际上并不全是在雨花台殉难的,他们大部分是被国民党刽子手在南京的秦淮河边、长江边上,或者其它比较隐秘的地方杀害的。
他们牺牲后都被掩埋在雨花台的山坡上,所以现在统称他们为雨花台英烈。
袁咨桐烈士牺牲时只有16岁,他是雨花台牺牲的英烈中最年轻的一位。
黄励烈士在狱中受尽折磨,但仍然谈笑自若。她在牢房的墙上写下了“雨花台、雨花台,红骨都在那里埋”的豪言壮语……
“
敌人就是想把雨花台作为屠杀共产党人示众的断头台,他们想把共产党人杀怕,但是革命者们英勇无畏,把雨花台变成了共产主义事业的宣讲台。
”
——中共党史专家马沈
1949年初,随着人民解放军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百万雄师陈兵长江北岸,南京国民政府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然而,仍有一批烈士没来得及看到胜利的曙光,生命的钟摆就永远停在了雨花台。 揳入敌人心脏近二十年的地下党员卢志英便是其中典型代表。他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时为红军输送了非常有价值的情报。
1947年3月2日,卢志英因被叛徒出卖,在上海被特务秘密逮捕。在就义前十几天,他还托人捎给妻子张育民一件大衣,大衣领子里密缝着几页揉皱的纸,上面写满了革命诗篇。 在这些诗篇中,卢志英悲壮写下“世界上,惟有为解脱奴隶的运命,才是伟大的斗争。惟有作了自己弟兄们的先锋,才是铁的英雄” 的绝唱。
这些长眠于此的百思特网忠魂用信仰和生命铸就了不朽的功勋,展现了“信仰至上、慨然担当、舍身为民、矢志兴邦”的精神,在整个中国革命史上书写了英勇悲壮的一章。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缅怀先烈、寄托哀思、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党和政府决定在雨花台兴建烈士陵园。
1983年,为纪念雨花台烈士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作曲家龚耀年创作了歌曲《雨花石》。这首歌成为回荡在一代人记忆中的经典旋律。
1958年,画家傅抱石为了纪念牺牲在雨花台的烈士们,创作了国画《雨花台颂》,这幅作品后来成为了新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之一。
中国笔墨图式描绘近代革命名迹
《雨花台颂》是以传统的中国笔墨图式来描绘近代革命名迹的一幅经典之作。
作品分近、中、远景三个部分。画面中,近景处是遮盖右上角画面的、浓密的松枝。
中景是郁郁苍苍的雨花台,画家使用了“点染法”来表现松柏簇拥的场景,呈现出山体的厚重形貌。
山顶的纪念碑高高耸立,气象庄严萧肃。
“
远景表现了生产建设中的南京新城场景,淡墨渲染,细笔描绘。
”
——美术评论家于洋
屋宇、厂房、电线杆、烟囱……特别是画面中表现工业生产的滚滚浓烟,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雨花台颂》并没有把雨花台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上刻意描绘,而是以诗意的、内敛的方式来表现,让整幅画面呈现出一种深邃朗阔的意境。
在一片浓淡相宜的水墨晕染中,画面左侧安排了大面积的留白,渲染的云气和红霞让整幅画面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和壮阔清朗之势。
“新山水画”代表性画家
《雨花台颂》这幅画作是著名画家傅抱石响应“新国画”的号召,自发创作的一幅美术作品。傅抱石是二十世纪中国山水画家之中杰出的代表性人物,同时也是新中国初期“新山水画”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他最擅长表现的就是大气雄健的山水题材,曾经为人民大会堂绘制巨幅画作《江山如此多娇》。
中年时代他独创的“抱石皴”技法,是他独特的个人风格的展现。
傅抱石为什么要选择表现南京雨花台这个主题呢?这是因为在他和雨花台之间有一段非常深的渊源。
为了能够准确表达出画作主题,傅抱石百思特网多次到雨花台进行实地写生,尤其以烈士纪念碑为中心,描画了不同角度的草稿。
“
我们看到这五张草图,都是傅抱石写生的稿子,但是这个写生的过程就已经是他构思的过程。
”
——中国美术馆研究员 刘曦林
确定构图布局后,傅抱石很快凭借深厚的国画功底完成了画作《雨花台颂》,完成时间恰好是1958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今天的雨花台已经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人们来到这里瞻仰革命先烈,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和崇高精神。
六朝雨花凝天地神韵,一部青史铸千秋圣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一系列主题教育。
每年,雨花台都有数十万人前来参观祭扫。
许多英烈的亲属、后人,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内义务宣讲,让烈士们的故事代代相传。
雨花台烈士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百思特网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也将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烈士卢志英的遗骸是如何被发现和确认的?国画《雨花台颂》还有哪些艺术特色?
让我们跟随中共党史专家马沈、美术评论家于洋一起,了解《雨花台颂》背后的故事!
监制 / 田龙 主编 / 刘铭 编辑 / 田楚韵
本文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科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