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技术综合正文

坦克世界T20的打法(《坦克世界》新手入坑最实用的技巧)

hezhisheng026 技术综合 2023-02-28 19:05:02 124 0

《坦克世界》算是一款另类的射击游戏,区别于传统的FPS游戏中人物视角,在《坦克世界》的战场上主角是一辆辆铁家伙。这也使得《坦克世界》中的游戏机制和游戏元素与传统的FPS游戏完全不同。所以对于想要上手体验《坦克世界》的玩家们来说,在游戏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点,以及很多不同普通FPS游戏的技巧。


首先我们要讲的就是最最基本的"移动",基本上所有的PC游戏的移动都是四个方向加一个加速,这在《坦克世界》中也是如此。不过由于《坦克世界》中的主角是一辆辆战车,而机动能力属于战车各自的基本属性,所以《坦克世界》中的机动机制就相对复杂一些。不过至少我们可以明确一点,那就是在《坦克世界》中机动能力越高越好是一定的。


然后我们来看在游戏中影响战车机动能力的因素有哪些,例如履带配置、车辆马力、地面情况等等。其中比赛中极其重要的直线机动性会受到"推重比"、"履带适应性"、"车辆最大速度"三种因素的影响。直线机动性是游戏中最常用到的机动能力,常出现在开局抢占位置或者中后期远距离穿插的时候。


所以拥有优秀的直线机动性就可以在比赛中掌握一定的主动权,不过在影响直线机动性的这三点中,有一些是属于战车设计的基础属性,是无法改动的就比如"推重比"。推重比的计算是发动机/车体重量,这属于不可更改的固定数值。而剩下的两点"履带适应性"和"车辆最大速度"虽然也是固定的数值,但是对于推重比来说又相对的灵活。

.6


在游戏中履带适应性可以按照地形分为三种,硬地面、普通地面、软地面。其中硬地面指的是城市中铺设的道路,而软地面则是类似于沼泽的地形,每辆车的履带适应性都可以在一些《坦克世界》的数据网站上查到。由于《坦克世界》中游戏地图很多每张图的地形也都各不相同,所口口网网以了解自己战场的履带适应性后方便在比赛中选择自己的战场。


有了推重比和履带适应性后,战车其实就已经可以上战场了,但是还有一点也在影响着战车的机动能力,那就是在战车界面中十分直观的车辆最大速度。这也是一个用来平衡战车之间机动能力的关键,也就是战车悬挂性能下所允许的车辆最大速度。例口口网网如在《坦克世界》中一些车辆有着不错的推重比和履带适应性,但是由于受限于车辆的悬挂所以极速很一般。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车辆的极速很高不过由于履带适应性的问题,想要达到极速的条件比较多也算是变相的限速,很多英国车都是这种问题。这里我们可以简单了解一下不同类型战车的极速普通重坦的极速大概是10m/s,高速重坦和慢速中坦大概是12m/s,普通中坦大概为15m/s,高速中坦和轻坦则是18m/s。


了解战车的机动属性之后就是在比赛中运用了,不过在《坦克世界》中机动能力的应用并不像是火炮口径大小直接带来的变化,而是要与多种其他游戏内容结合利用的。例如各个系列坦克的适战环境,一般来说S系坦克可以全地形进行作战,并且十分适合有破地形。而像M系坦克则更是个地形复杂的山地地图中的中近距离作战。


中远距离可以适合D系和R系坦克,不过对于D系坦克来说平原环境和城市作战更有利,而对于R系坦克来说R系的中坦适战于山地环境,重坦则适合城市作战。还有另外两个极具特色的系列坦克,一个是F系的轮战堪称是拥有《坦克世界》中最优秀的机动能力,同时F系的M4线也很适合全地形正面对敌,C系的特色就是中坦线只要上手你就会爱上。在对《坦克世界》中的大部分战车有了了解之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自己的线路。


在作为新手玩家开始比赛的时候,前期建议不要畏首畏尾,本身《坦克世界》中对地形的了解很大程度影响着玩家战车操作的上限。所以前期就多多的做肉侦,但是也不要一昧的勇往直前不然还没等熟悉地形,就会被集火击毁那就根本没有什么经验的积累。同时还要提到,在《坦克世界》中不同类型的战车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打法。


例如重坦一般负责战场前线抗压口口网网,轻坦负责点亮敌人给队友视野,火炮和坦歼则是负责远程的火力输出,这其中除了火炮不需要什么走位之外。其他的战车的战场责任其实都是根据机动能力得来的。尤其是轮战更是仗着极为优秀的机动,在很多老玩家手中即便是不开一炮也能够左右战局,更有甚者开局冲进敌群肉侦一通还能安然无恙。


所以《坦克世界》中的机动能力是玩家必须要做到百分百了解的游戏要素,这样在比赛中就能够很清楚的判断出自己适合的作战环境。很多时候在《坦克世界》中比赛的胜负都体现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毕竟《坦克世界》中不像传统的FPS游戏,相对来说游戏节奏比较缓慢。又因为游戏内容和细节很多,所以做到细节的完美就可以使胜利的天平逐渐倾斜向自己。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16i.cc/post/22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