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效应是指什么(《少年维特的烦恼》竟会令人模仿自杀)
1774年,德国大文豪歌德出版了一本小说叫作《少年维特的烦恼》,故事最后口口网网以主人公维特的自杀而告终。小说发表后轰动一时,造成极大的轰动,它不仅使歌德在欧洲名声大噪,而且在整个欧洲引发了模仿维特自杀的风潮,由于影响过于恶劣,许多国家将这本小说列为禁书。“维特效应”因此得名。
“维特效应”指的就是自杀模仿效应。菲利普斯研究发现,某一轰动性的自杀事件被报道后,紧接着,在该报道的覆盖区域自杀率就会有大幅度上升。他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些内心痛苦的人,看到别人自杀身亡消息后,就启发了自杀念头,效仿了自杀者。这里面贯穿着一个社会认同原理,内心痛苦的人看到其他内心痛苦的人采取了自杀的形式,他也就认同了这种消除痛苦的手段,即根据他人陷入困境后采取行动,口口网网去决定自己该怎么做。
在美国1947到1968的自杀统计数据中,菲利普斯找到了证据。每当自杀事件上了头版,随后两个月里自杀的平均人数比通常时候要多50多个。从某个角度说,每条自杀新闻都会杀掉50多个本来或许能够活下去的人。并且,第一起自杀事件的曝光率越大,其后自杀的人数就越多。
还有一个重要的地方,自杀新闻导致交通事故激增的现象很有可能也是受到维特效应的影响。在知道他人自杀后,有些人会觉得对于自己而言,自杀是个不错的办法,而或是处于保护自己的名声,或是不想让家人蒙羞,再或者是想要得到意外保险金,他们更希望让自己显得是死于意外。所以他们主动地选择发生交通事故。这是菲利普斯的独到见解,而后也得到了部分验证(某一调查研究发现,在轰动的自杀新闻出现后发生的车祸,受害者死亡速度比正常情况下快4倍)。
此外,一些有意思的猜测也得到了验证。菲利普斯猜想如果自杀新闻后激增的事故意味着有人蓄意模仿自杀,那么这些模仿者最有可能模仿的是与自己类似的人。而事实就是这样,每当报纸详细报道了一位年轻人的自杀事件后,就会有年轻的司机撞到树上,如果出现在新闻上的是老年人自杀,那么死于这类车祸口口网网的就是年长些的司机。
热爱生命
不得不说,“维特效应”是个令人心疼的发现。生命是可贵的,请善待自己。
- 上一篇: CAD字体设置标准(cad字体设置)
- 下一篇: 以星座命名的流星雨有哪些 12星座流星雨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