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下四时春出自何处?罗浮山在什么地方?
罗浮山又名东樵山,是中国十大道教名山之一。它位于广东惠州市博罗县,主峰海拔1296米,西邻广州增城,南望东莞企石,总面积达260平方公里有余。道教称它为第七洞天,第三十二福地,汉朝史学家司马迁曾把罗浮山比作为「粤岳」,素有「岭南第一山」之美誉。
《后汉书 郡县志》曾载:「博罗有罗山,以浮山自会稽浮来傅之,故名罗浮」,故民间有「罗浮山系由罗山与浮山撞击而成」之传说。据地质学家考证,罗浮山形成于8000万年以前,彼时地壳断层,花岗岩体受挤压而隆起,后经数千万年的风雨侵蚀,遂成今日之奇峰怪石,层峦叠嶂。
朱明洞景区为罗浮山主峰所在地,为登山赏景的最佳去处。每逢假日,入口处总是游人如织,云集了四方慕名而来的游客。
罗浮山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炎热多雨,湿度较大。山上植物种类繁多,植被覆盖呈垂直分布:山顶为低矮的灌木林和草甸,山腰为松木林,山底为常绿阔叶林。
据考,山上生长着1200余种药用植物,并盛产龙眼、荔枝、杨梅、橘、柚等各种水果。北宋文豪苏东坡谪居惠州时曾闲游罗浮,遂有流传千古之《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此外,罗浮山还有酥醪菜、云雾甜茶、百草油等风土之物。
罗浮山之名气,有赖于它浓厚的道教文化底蕴。据史料记载,公元326年-334年,东晋医学家、著名道士葛洪曾于罗浮山修观四座:南庵都虚观、东庵九天观、西庵黄龙观、北庵酥醪观。其中南庵都虚观历代修葺,数易其名。唐时扩建,更名为「葛仙祠」,以示纪念。宋哲宗又赐名为「冲虚观」,后经清同治年间重修,是为「冲虚古观」。只见大门石柱上有一楹联,上书:妙景空不空四百峰峦朝紫府,尊躬上之上五千道德启玄门。
冲虚古观所处环境清幽,自古为修仙炼丹之所。观内有殿宇五重,分别为灵官殿、三清殿、黄大仙殿、吕祖殿和葛仙殿。斑驳的墙垣与风化的木雕,写满了千年的风雨与沧桑。
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既有山也要有水。依山傍水的冲虚古观大门对出即有一湖,名唤白莲湖,狭长型,西至葛洪博物馆,东逾景区入口。
每逢节日,白莲湖上便有水上娱乐表演助兴,吸引大批游客观赏。
罗浮山海拔虽高,但山间树木苍翠,空气宜人,因此许多家长喜欢带上小孩前来登山远足。比如这位小朋友,虽身材瘦小,却背着一个硕大无比的背囊,一路低头,大步前行,劲头一点不输大人。
但并非所有小孩都能理解父母此行的良苦用心。到了这位小孩身上,画风突变。长时间的徒步跋涉已让它累得气喘吁吁,大呼小叫,遂索性坐地上,撒娇不走了。此时,他老爸也是一脸无奈,拿他没辙。
一路沿着蜿蜒山路前行,便来到了山腰的观景平台——天象台,此处亦为登山索道终点站。向东远眺,村落星罗其布,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从天象台继续拾阶而上,穿过树木,不久便可看到陡峭扶梯,还有让人心惊胆战的玻璃观景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时你来到的便是另一高处——鹰嘴岩。因岩石形似鹰嘴而得名。此处巨石横亘,地势险峻,可谓是「无限风光在险峰」。
此处虽非顶峰,却因视野开阔而倍受游客青睐。环顾四周,云雾飘然而过,有「荡胸生层云」之感。
见如此美景,有游客不禁跑到悬崖边,用手机拍下此刻胜景,方不枉此行。
站在鹰嘴岩向西而望,亭台之上便为罗浮山最高峰——飞云顶。适逢骤雨初歇,山风阵阵,烟笼雾锁,海拔1296米的雄浑山势已隐藏于山岚之中,如幻化仙境中的一名修炼道士,云深不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