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地震发生在什么时候?它是怎么被预测成功的?
海城大地震是1975年2月4日发生于中国辽宁省海城的大地震。1975年2月4日北京时间19点36分,在辽宁省海城、营口县一带(东经122°50’,北纬40°41’)发生了强度是里氏7.3级(矩震级7.0级)的强烈地震,震源深度为16-21千米。
由于中国科学家对该次地震进行了准确预测并及时发布了短临预报,全区人员伤亡共18308人,仅占总人口数的0.22%。其中,死亡1328人,占总人口数的0.02%,重伤4292人,轻伤12688人,轻重伤占总人口数的0.2%。部分人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在正确预测地震的基础上,由官方组织撤离民众,明显降低损失的唯一成功案例。
(红点为海城地震震中)
海城地震前,中国地震部门事先就作出中期预报和短临预报。
早在1970年,全国第一次地震工作会议根据历史地震、现今地震活动及断裂带活动的新特点,曾确定辽宁省沈阳一营口地区为全国地震工作重点监视区之一。1974年6月,国家地震局召开华北及渤海地区地震趋势会商会,提出渤海北部等地区一二年内有可能发生5一6级地震。不久,国务院就批转了国家地震局“关于华北及渤海地区地震形势的报告”。对7个省、市、自治区发布了地震中期预报。
1975年1月下旬,辽宁省地震部门提出地震趋势意见, 认为1975年上半年,或者l一2月,辽东半岛南端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性较大。与此同时,国家地震局也提出了辽宁南部可能孕育着一次较大地震。2月4日0点30分,辽宁省地震办公室根据2月1—3日营口、海城两县交界处出现的小震活动特征及宏观异常增加的情况,向全省发出了带有临震预报性质的第14期地震简报。提出小震后面有较大的地震,并于2月4日6点多,向省政府提出了较明确的预报意见。4日10时30分,省政府向全省发出电话通知,并发布临震预报。
海城地震发生在现代工业集中、人口稠密地区。该区绝大多数房屋未设防,抗震性能差,地震又发生在冬季的晚上,按照当地农村多数人的习惯,震时已都入睡。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事先没有预报和预防,人员伤亡将十分惨重。国内其他未实现预报的7级以上的大地震,如邢台地震、通海地震、唐山地震的人员伤亡率分别为4%、13%、18.4%。按这三次地震的人员伤亡率平均值估算,海城地震人员伤亡将近15万,死亡可达5万以上。而由于发布了短临预报,震区各级政府组织群众预防,使全区人员伤亡共18308人,仅占7度区总人口数的0.22%,其中,死亡1328人,占总人口数的0.02%,重伤4292人,轻伤12688人,轻重伤占总人口数的0.2%。
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曾一度使中国的地震工作者信心满满,认为距离准确预报地震已经不远,但是不久之后的唐山大地震仍无法预测,粉碎了这些人的梦想。有专家表示:“这样的实例告诉我们,地震的类型是非常多样的,不是只有一种类型。海城地震只是其中一种类型。”至今为止,人类对地震的产生规律仍未完全掌握,仍不能准确预报地震的发生。
- 上一篇: 圈梁的作用是什么? 一般设置在什么位置?
- 下一篇: 企业房产税如何征收(房产税税收优惠及征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