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为哪三不孝(不孝有三都是指哪三不孝)
关于不孝有三为哪三不孝,不孝有三都是指哪三不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小源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
2、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3、《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4、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5、” 用白话文来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6、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直被认为封建思想的桎梏,进而有人说儒家灭人性,孟子没人情。
7、云云。
8、 因为他们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理解为“没有传宗接代是最大的不孝”,在“忠孝”为主题的封建时代,这句话就有了无上的魔力。
9、为了不断后,无论世家还是贫民,都无所不用其极。
10、随之产生的便有过继等一系列特殊的社会现象。
11、 所谓过继,是指在一家人家的长久没有子嗣的情况下,把宗族中其他家的孩子过继到他家作为他家的子嗣;如果本族没有,就到外族过继。
12、目的就是保证他家不断后。
13、所以,中国的家族沿绵几十世,这个血脉链上,有多少次的过继,已经很少有人知道。
14、而且,越是体面的家族,越是在乎有后,所以过继产生的几率也越大。
15、 与过继并存的还有其他一些维持血脉流传的方法,比如借腹生子,比如借种。
16、这两种情况,读者从字面上应该可以看出其含义。
17、而尤其要一提的是,关于借种,在中国古代的不少地区,曾经有一种集体的借种行为,是每年确定的时间确定的地点,有大量的长久无子的妇人聚集到一起,而那里还会聚集一群准备与那些妇人交合为她们提供“种”的男人。
18、这在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中就有相关的描述。
19、可以说是极其愚昧的行为,催使这种行为的就只有一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孟子说的,记述在《孟子·离娄上》中,全文是这样的“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20、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
21、君子以为犹告也。
22、」”我们分析原文不难发现,孟子的本意并非是我们平常了解到的含义。
23、我认为更中肯的解释应该是:“不孝的表现很多,但以不尽做后辈的本分为最。
24、舜在取妻的时候没有禀告健在的父母,是没有尽做后辈的本分。
25、但君子认为舜虽然没有禀告但与禀告了是没有多大的区别(因为舜取妻是在尧考察了舜的德行后决定把女儿嫁给他的,而此时,舜的父母对舜还有偏见,禀告他们并没有什么好处)。
26、” 其实,孟子是一个非常开明的夫子,并非不知变通的老道学。
27、相似的例子还有“男女授受不亲”一句。
28、其实在《孟子》里有人问孟子,如果嫂子溺水了,小叔子该不该给予援手,孟子说当然要给予援手。
29、这里就不引原文了,建议求知的读者自己翻看原文。
30、 那么孟子的话为什么会被断章取义到这种程度!我个人以为这是道学家的故意。
31、很明显,《孟子》的文字不是随便一个人可以看得明白的,能看《孟子》的人文字的理解里应该不会差到把这么简单的文字都误解的地步。
32、所以这种误解是一种故意,或者说是曲解。
33、曲解的目的自然是为了阐述“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学要旨。
34、 呜呼!难怪有人说:“和尚是佛门的罪人,道士是道教的罪人,书生是儒家的罪人。
35、”若问“何罪之有?”答曰:“明知故犯!”。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上一篇: 维尔口腔和佳美哪个好(佳美口腔怎么样)
- 下一篇: 免费黑钻领取官方活动(免费领取黑钻活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