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尔集团待遇,青岛海尔福利待遇怎么样
文|AI财经社 刘雪儿
编辑|鹿鸣
如果进展顺利,69岁的张瑞敏将第三次去交易所敲钟。
4月10日晚,青岛海尔发布公告,称拟在中欧国际交易所D股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本次发行D股股数不超过4亿股。
所谓D股,指注册在中国境内的股份有限公司,在中欧所上市的股票。中欧所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德意志交易所集团、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合资设立,德交所是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的运营主体,法兰克福交易所的上市交易规则适用于中欧所D股市场。
针对此次赴德上市,青岛海尔告诉AI财经社,一方面德国作为制造业强国,工业4.0发展适应了海尔家电升级需求,另一方面海尔进入欧洲较早,在德国乃至欧洲有较高的知名度。
作为海尔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之一,青岛海尔的发展离不开张瑞敏。34年里,张瑞敏把一个亏损147万的海滨小厂,扭转为一家年入2400亿元的跨国集团,业绩涨幅超16万倍。其中,既有时代改革浪潮推动,也暗含老一辈企业家的卧薪尝胆。
第一次出国被奚落
别里科夫喜欢给自己造一个套子,总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戴着黑眼镜,耳朵里塞上棉花。这是俄国小说《套中人》的主角,口头禅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
50年后,张瑞敏受访时有意缩着脖子,表演这一幕。身处特殊时代,他爱看书,爱思考,但话少。白天做工,晚上读夜校,青年张瑞敏不得不掩起锋芒,等待时机。
1984年来了,彼时的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国企改革开始放开手脚。张瑞敏被派到海尔前身——青岛日用电器厂当厂长,此前一年里已有三位厂长申请调离。
这是块烫手山芋,资不抵债,亏空147万元,而当时一张电影票才3毛钱。新官上任第一天,张瑞敏接到53张请调报告,“工人上午8点来,9点走,10点在大院里扔个手榴弹都炸不死人。”
他为此颁发13条规定,其中包括“不准在车间里大小便”。此外,工资问题是最令人头疼的,银行不给集体小厂借钱,张瑞敏只得去生产队借钱,晚上到了就喝酒,喝一杯酒人家借一万。
为了提升效益,引进先进技术成了当务之急。得知德国一家冰箱公司利勃海尔有意愿对外输出技术与设备,张瑞敏极力争取奔赴德国,准备引进亚洲第一条四星级电冰箱生产线。
张瑞敏回忆说,德国一个晚上放有节日烟火,陪同方对他说:“这是从中国进口的烟花,中国的工业落后,但你们祖先的四大发明非常棒!”
张瑞敏听着很不舒服,而白天谈判的一幕更是令人尴尬。张瑞敏觉得设备价格昂贵,试着砍些价钱,三番五次下德国人怒了,本子“唰的”摔到桌上:“德国设备就这个质量,这个价格,你们可以不买。只有我们,才会有奔驰、宝马这样的好品牌。”
张瑞敏深受刺激,立下一个原则:要做品牌,而不是给外国产品做代工贴牌。据媒体报道,如今张瑞敏的日记本里,仍保留第一次出国的登机卡。
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海尔的破茧之路依然不顺。1985年,有客户反映冰箱毛病,张瑞敏到库房检查,发现76台冰箱存在问题。
有人提议低价卖给员工,张瑞敏抡起铁锤,冰箱变废铁。他说:“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7600台次品。”
据报道,当时不少职工心疼得流泪,一台冰箱800多元,相当于一个普通职工两年的薪水,而当时市场供不应求,“纸糊的冰箱也能卖出去”。多年后铁锤被国家博物馆收藏,编号092号。
厉性改革下,海尔很快好转,但张瑞敏依旧不满意。他对媒体透露:“我希望,不管走到世界哪个地区,人家都会说,这个产品我们信得过,它是中国造的。”
出差住5元宾馆
匆匆赶往火车站,跳上绿皮车,找个小角落,靠在墙上眯一夜,十几个小时下来腿脚酸疼。这是上世纪80年代,张瑞敏生活中的一幕画面。
产品质量抓好了,市场开拓也是个拦路虎。张瑞敏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上世纪80年代为了攻下北京市场,经常到北京跑批文。由于任务急经常买不到火车票,就花5分钱买一张站台票,而现在青岛到北京的“Z”字头火车仍需要9小时。
北京的宾馆也选便宜的,“当时我们要求不得住超过10块钱一晚的,一般都住五六块钱的招待所,十几个人一个房间,上厕所都要打着伞,因为楼上卫生间往下漏污水。”
好景不长,上世纪90年代,张瑞敏预见冰箱产能过剩很快到来,一方面提出多元化策略,进军冷柜、空调、洗衣机等领域,另一方面,海外市场的开拓显得更加紧迫。
1990年,海尔第一次向德国出口冰箱,就吃了个闭门羹。8000台冰箱滞留海关,德国海关与商品检验局不予通行。张瑞敏想了个法子,德国冰箱与海尔冰箱撕去商标,放在一起检验,结果海尔冰箱通过率更高,海关打脸。
这场战役后,海尔1990年累计出口德国2万台冰箱,海尔正式进入欧洲家电市场,而张瑞敏布局全球市场的心火也愈燃愈烈。
1995年,中国正式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国内的企业家一片恐慌。同行纷纷议论,干脆离开大城市,到三四线城市、到乡镇、到贫穷的非洲、到家电不发达的东南亚国家。张瑞敏选择逆行,到美国开厂,“与狼共舞,不要恐惧,输了也可以学到东西。”
1999年,张瑞敏投资3000万美元,在美国南卡州设立海尔工业园,奠基仪式国歌奏响时,他说自己“非常非常激动”。
近年来,海尔的海外并购步伐明显加快。2011年以来,已经宣布对日本三洋电机、新西兰家电龙头斐雪派克、通用电气家电业务等的部分股权收购。海尔集团也形成海尔、国GE Appliances、新西兰Fisher & Paykel、日本AQUA、卡萨帝、统帅六大家电品牌。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欧睿国际数据,2017年全球大型家电企业市场份额中,中国海尔以10.5%位列第一。据海尔集团副总裁李华刚透露,2017年海尔集团营收2419亿元,同比增长20%,全球经营利润增长41%,其中,海外市场营收占到整个集团的40%,约967亿元,预计2018年占比过半。
?岁月易逝,海尔也步入“后张瑞敏”时代。2016年12月,海尔集团宣布周云杰出任海尔集团总裁,梁海山出任执行总裁,张瑞敏依然担任集团董事长和CEO职务。
此前海尔集团旗下的两大上市公司青岛海尔与海尔电器,分别由梁海山、周云杰掌管,集团实行轮值总裁制。此次任命也宣告了轮值总裁制的结束。
有业内人士表示,海尔需要从张瑞敏时代过渡到第二代领导人,轮值制度已经完成使命该退出了,但张瑞敏需要对新管理层“扶上马,送一程”,因此仍担任职务。
当下的张瑞敏担子轻了,似乎有更多时间花在阅读喜好上。
据他的司机说,张瑞敏只要一上车就看书。张也曾对媒体透露,如今每周会读两本,一年下来会读100多本,一开始读管理学的,后来扩展到哲学、古典文学等。据说他的办公室有个大书库,藏书多到需要专业图书管理员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