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文言文翻译和答案
八月十五中秋节,是在我国各民族中间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个传统节日。
中秋节之所以与月亮息息相关,源于古人的月崇拜,因此这个节日又有“月夕”、“玩月节”、“拜月节”、“追月节”等一堆称呼。
而提到月亮,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女人:传说中她曾是凡间最美的女子,也是天上最美的神仙,这就是月宫中的嫦娥。
嫦娥奔月
在民间传说里,天上的月神主要有两位,一位是西王母,一位就是嫦娥,而后者的知名度要远远高于前者。可以说,一提“月亮女神”是谁,那答案就非嫦娥莫属。
然而,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之内,美丽的嫦娥总会跟一种丑陋的动物联系在一起,那就是被我们俗称为“癞蛤蟆”的“蟾蜍”。
我们常用“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形容丑陋的事物硬要与美丽的事物扯上关系。那么,“嫦娥”与“癞蛤蟆”又是怎么被古人联系到一起的呢?
汉代时刻中月亮上有蟾蜍
一、嫦娥奔月
在弄清上面这个问题以前,我们还要说一下嫦娥与月亮的关系。
嫦娥之所以与月亮相关联,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嫦娥奔月
这个故事最早记载于西汉时期的《淮南子》: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峨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
东汉时期的学者高诱对此注释说:
“嫦峨,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嫦峨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
因为这些文字极为精简,所以后世发展出不同版本的“嫦娥奔月”故事,其中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嫦娥的动机是什么,其中有一个“弃夫成仙”版,故事梗概是这样的:
远古时代,天上有10个太阳,晒得土地龟裂,寸草不生。羿见百姓无法耕种,于是攀上昆仑山顶,射下了其中9个太阳,同时严令最后1个要按时起落,造福百姓。
射日
为天下立下大功的后羿,受到人们的尊重与爱戴,于是他得以娶到了人间最为美丽的姑娘嫦娥,二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一天,羿在西王母那里求得了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后可以立即成仙。于是,羿回家后就把它交给爱妻嫦娥保管。
没想到嫦娥经不住成仙的诱惑,她趁着羿外出打猎之际,拿出不死药服下,当即飞升成仙,而后奔入月亮,成了“月精”。
二、嫦娥化蟾
嫦娥成仙到了月亮上以后,又是怎么变成了癞蛤蟆(蟾蜍)的呢?这个故事还有后续:
“羿妻姮娥窃以奔月,托身为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淮南子》)
嫦娥剧照
姮娥和嫦娥是同一个人,这句话道出了嫦娥奔月的最终结局:成为一只蟾蜍,还是“月精”。
东汉张衡所著的《灵宪》中,也有一段对嫦娥变成蟾蜍的记叙:
“嫦峨,异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峨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嫦娥吃了不死药以后,想要奔向月亮,临行前还向一个叫“有黄”的人占卜了一卦,结果有黄说:“一路向西,遇到天黑,不要惊慌,过后大吉!”果然,嫦娥最后顺利乘风到达了月亮之上,还变成了一只蟾蜍。
嫦娥奔月
众说周知,蟾蜍的形象是十分丑陋的,而把人世间最美丽的女子说成最后变成了蟾蜍,肯定是有谴责她不忠于夫之意。
不仅如此,这支癞蛤蟆还是一只被罚捣药赎罪的癞蛤蟆,要永远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
在这里,我们可以隐隐读出古人满满的恶意,这个故事在当时肯定还有一层世俗教化意义:看到没,这就是妻子敢于抛弃丈夫的下场!
嫦娥剧照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于嫦娥的态度,慢慢发生着转变,时常顾影自怜的文人们,对嫦娥更多的表现出怜悯和同情。
比如在李商隐的《嫦娥》一诗中,就有“嫦娥捣药无穷已,玉女投壶未肯休”、“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句子。
不仅如此,人们也觉得蟾蜍的丑陋形象,与皎洁的明月实在不相协调。于是,在民间,又将嫦娥恢复成亭亭玉立的美女模样,还把“嫦娥化蟾”故事抹去,用另一只可爱的玉兔来陪伴她。显然,美女加玉兔,这才更加符合人们对月亮的美好想象。
那么,古人制造“嫦娥化蟾”这个故事,仅仅是为了贬损嫦娥么?实际上并非如此,蟾蜍在古代还有一层特殊的文化含义。在古代,蟾蜍跟月亮实际上关系非常密切。
嫦娥剧照
三、蟾蜍与月亮的关系
蟾蜍,是现在非常常见的一种水陆两栖动物。虽然它因丑陋而被许多人厌弃,但在远古时期,它实际上是人们崇拜的对象。原因是蟾蜍有下面这些特点:
1、繁殖能力强
蟾蜍一次可产卵上万枚,一年产两次卵。古人为了生存繁衍的需要,一直有祈求多子的传统。所以,人们也会顺便在蟾蜍身上寄托了多子的希望,渴望能具有它这样强大的繁殖能力。
2、跟丰收有关
蟾蜍和青蛙都有这样一个特点,那就是一般雨水要来时,其叫声往往更加喧闹。
从科学上讲,这是因为蛙类都是用皮肤辅助呼吸,因而能够敏感的感知空气中水汽的变化。而古人对此一无所知,误认为蛙类就是“雨水的使者”。因此,敬蛙为神以祈雨,从而获得丰收,成为一种流传甚广的习俗。
蛙类是“雨水的使者”
3、“不死”的能力
如果以上两个特点只是让古人对蟾蜍产生了崇拜的话,那么这一个特点就直接让蟾蜍与月亮发生了联系。
蟾蜍为冷血动物,有冬眠的习性。在上古先民们看来,其冬眠时如同死去,直到来年春暖才又“复活”,如此循环往复。这种自然现象,让他们很不理解,于是认为蟾蜍具备死而复生的能力。
而在上古先民们眼里,月亮也有死而复生的能力。
月亮由朔月经上弦月、满月到下弦月,整整一个周期,刚好一个月。这种阴晴圆缺的变换,在古人眼里,同样代表着一种死而复生的神力。
月亮
这样,同样被人们所崇拜的蟾蜍和月亮,因为一样拥有“死而复生”的能力,就被人为的联系在了一起。
在古代的一些传说中,蟾蜍就成为了“月精”。
《淮南子》有这样的记载:“日中有踆乌,而月中有蟾蜍。”汉代的《春秋演孔图》,更是直接指出“蟾蜍,月精也。”
不光在文字上,绘画方面,也多有月亮和蟾蜍在一起的形象,如在洛阳西汉卜千秋墓壁画《升天图》中的伏羲女蜗像上,女蜗靠近的月亮,内绘桂树和蟾蜍。重庆沙坪坝伏羲女蜗石刻上,女蜗手托月亮,而月中有蟾蜍。
所以说,古人编出一个“嫦娥化蟾”的故事,不是丑化嫦娥那么简单,其实在文化内涵上,蟾蜍和月亮是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
月亮
结语:嫦娥被古人说成是癞蛤蟆,其实,还有一个更加直观的原因。
今天是中秋节,皓月当空,当您抬头看天上那一轮皎洁的明月,必然会看到它上面有两团“黑影”,它们一左一右,左边像一只癞蛤蟆,右边像一只兔子。
月亮与蟾蜍
这样看,古人编一个嫦娥变成了癞蛤蟆的故事,其实也很简单,并不需要太多文化功底。
- 上一篇: 杭州女尸案真实结局,杭州女尸案最新情况
- 下一篇: 带潇字寓意最好的名字